宇宣看了不少的书籍,其中也有不少记载:“母妃,孩儿看了这么多,唯独佩服两个人,一个便是多尔衮,另一位便是‘曹操’!”

    杨妃听着有点感觉不安,这两个人在的名声也是褒贬参半,是黑是白在历史上也都是各执一词:“这个两位都不是凡人,既不是坏人,但也觉不算上是好人,对他们的争议也是太多,只是这名声...”

    “母妃,您下看看下一段!”宇萱轻轻道。

    每个人的是非观都不一样,而且众人成虎,一个人说不好不见得会有人信,但是有一百个人说不好,那便会有人信了。

    当年睿亲王多尔衮在两黄、两红和两蓝六旗不支持的情势下,多尔衮自立的条件还不成熟,阻力来自两黄旗原皇太极手下的亲信大臣。

    在不得已的情况下,多尔衮最后议定由皇太极的第九子、年仅六岁的福临即帝位。?至是,礼亲王代善等奉福临登位,各王贝勒大臣等,共同誓书,昭告天地,同时宣布以郑亲王济尔哈朗和睿亲王多尔衮辅政,改元顺治。

    杨妃一目十行的将这些文字看完,之后还有点不理解:“你的意思马远清会是下一个多尔衮?他...敢吗?”

    对于马远清是什么样的人,杨妃多少还是听闻一些,一向小心谨慎,所以国主才会如此信任他。

    “兔子急眼了还会咬人,更何况人呢!您看这马远清好像是个胆小鬼,如果真的是个一无是处的胆小鬼,又怎么会父皇身边这么多年如此得宠!”

    杨妃也觉得宇萱说的不无道理,这个马远清一直以来真的是太完美了,不结党私营,廉政勤俭,一直都是没有大功也没有小过谨慎的或者。

    “这个马远清真的是太厉害了,厉害的让人无可挑剔!”

    宇萱眼神微微一紧:“哪有无可挑剔,只是我们还没发现他的缺点而已!”

    杨妃继续翻着书页看下去……

    就这样,多尔衮妥善地处理了十分棘手的皇位争夺问题,自己也向权力的顶峰迈进了一步。此后,郡王阿达礼、贝子硕讬劝多尔衮自立为帝,多尔衮诛杀阿达礼、硕讬。

    “这杀伐果断的气势跟国主倒是有颇多的相似之处!”

    宇萱轻轻笑了一下,何止是父皇呢!第一皇帝秦始皇手下的人命,怕是数都数不清,嘶嚎哀叫的冤魂,还更多淹没在长河中的无名者,更是在史书上布满了血泪斑斑的泣歌。

    随后,又肃清了反对这种新格局豪格及其下属,稳固了新的统治。?多尔衮的这一方案,在客观上避免了八旗内乱,保存了实力,维护了上层统治的基本一致。

    当然,他这一提案,是自己争夺皇位不易得逞之后才提出来的,是在两黄旗大臣“佩剑向前”的逼人形势下提出的中策或下策,而并非是他一开始就高瞻远瞩、具有极广阔的胸襟。

    多尔衮的权势也不断攀升,济尔哈朗谕诸大臣,凡事先向睿亲王多尔衮上报,书名也以多尔衮为先。